工作时间:8:30-17:30
联系电话:13506822747
发布日期:2021-06-02 16:18:44 访问次数:555
联合国粮农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FAO)/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联合专家委员会提出了益生菌的科学定义:益生菌系指活的微生物,当摄取足够数 量时,对宿主健康有益。
2019 年,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汇集科技界与产业界专家智慧,于 5 月 23 日发布 了《益生菌的科学共识(2019 年版)》(以下简称“共识”),该共识对益生菌行业的科学发展具 有重要引领作用。在此共识的基础上,2020 年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再次组织科技界与 产业界专家,根据益生菌的最新研究进展,对共识内容进行了更新,形成《益生菌的科学共识(2020 年版)》。
1 益生菌的安全性已得到国际权威机构的认可。已有文献显示,益生菌的安全 问题主要表现在其可引起的菌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健康风险,且多发生于已有疾患的个别消费 者,而这种风险发生、发展的因果关系尚未明确,通常认为正常人群食用益生菌是安全的。
2 针对新属种的益生菌菌株的安全性评估,应基于全基因组测序生物信息分析,阐述待评价的益生菌菌株所 携带的耐药基因、致病性基因和环境抗性基因的特征,结合体外微生物学检测和体内动物毒理学评价,以及人群和临床试验的安全评价等作为关键标准,判断菌株的安全性。 目前国际上高度关注的是益生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对于益生菌耐药性的研究应基于菌株水平。 现有研究表明,益生菌的耐药基因大部分位于染色体上,但至今尚无确切证据表明这些耐药基因可转 移给其它肠道的致病菌。目前市场上的主流益生菌菌株主要分离自健康人体和具有 长期安全食用历史的发酵食品,大多数菌株被认为无致病性的共生微生物。益生菌产品应用于健康消费者是安全的,然而 对于某些患病个体,如严重感染或有免疫缺陷的病人,应遵照医生的建议谨慎使用。
3 对益生菌功效的探索和评价是一个长期、严谨、科学的过程 益生菌最主要核心特征是有益健康的功能属性,这是建立在科学严谨的临床试验评价和循证医学 证据基础上的。目前已有近万篇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对不同益生菌菌株的各种功能进行了研究,已证 实益生菌的核心功能是改善人体胃肠道健康,如平衡肠道菌群、缓解肠道炎症、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 IBS )等。世界胃肠病学组织( World Gastroenterology Organisation,WGO)在 2011 年指出益生菌在缓解腹泻、便秘等方面的功效有着“强有力的证据”, 2017 年再次指出益生菌可以有效防治消化道疾病 。2016 年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分会发布了 《中国消化道微生态调节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 版)》,指出作为微生态调节剂重要组成的益生 菌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 。2018 年,欧洲胃肠病学基础医疗学会(European Society for Primary Care Gastroenterology,ESPCG),发布更新后的《益生菌在下消化道症状管理中的应用国际共识》,指出 特定的益生菌可以减轻 IBS 患者的胃肠道症状,益生菌对腹痛、腹胀、排气、便秘等下消化道症状有 明显的缓解或改善作用。此外,细胞模型等体外实验、动物实验和人体试验表明,益生菌可能具有 改善代谢和神经系统等潜在有益功能。然而,体外实验与实际人体消化系统存在较大差异,绝不 能用体外实验的结果来宣称益生菌的功能。动物实验虽然可以作为参考,但是尚需大规模和更深入的 人体或临床试验予以确认,人类对益生菌功效的探索和评价是一个长期、严谨、科学的过程。
4 益生菌的 3 个核心特征是:①足够数量,②活菌状态,③有益健康功能。益生菌的功效发挥应以活菌为先决条件,虽然不排除灭菌 型产品的健康功效源于死菌或及代谢产物,但仍有待进一步科学研究 。
5 益生菌功效的发挥具有菌株和人群特异性 目前研究表明,不同种的益生菌基因组差别较大,即便是同种益生菌的不同菌株之间也存在差异 性。由于同种益生菌的不同菌株含有或表达不同的功能基因,可发挥不同的益生功效,因此益生菌需 要在微生物菌株水平上进行表征和描述。 科学研究发现,益生菌在宿主体内的定植程度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同一株益生菌在不同个体肠道 中的定植情况不同,一部分人表现为易定植,而另一部分人表现为抗定植。益生菌菌株能否在人体肠 道中定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肠道中固有菌群的组成和结构。此外,许多临床研究发现益生菌功能 的发挥具有人群特异性,这种特异性导致益生菌对每个人的功效不同,这对益生菌研究与实际应用提 出了新的研究课题,既需要在菌株水平上进行相关益生功能的确认,又要依据不同宿主的个体特点进 行益生菌个性化功能的判定和应用。
6 益生菌产业化需科学严谨的验证 目前在全世界食品中益生菌主要应用于发酵乳制品、配方奶粉、发酵果蔬制品、膳食补充剂 (固体饮料、胶囊、片剂、滴剂等)、焙烤类产品、糖果、巧克力等。在我国食品中益生菌主要应用 于发酵乳制品(酸奶、活性乳酸菌饮料和奶酪)、益生菌类保健食品、固体饮料、压片糖果、特殊医 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等。 我国在益生菌的安全性、功效性甚至产业化特性研究上均已达到国际上的菌株研究水平。
7 加强公众科普教育,科学合理消费益生菌相关产品 目前,我国已获批的益生菌类保健食品的功能主要集中在增强免疫力和调节肠道菌群,常见产品 形式包括粉剂、胶囊、片剂等。消费者在购买益生菌类的保健食品时可通过阅读产品标签或说明书了 解其功能,选购适合自己的产品。冲调益生菌类保健食品的水温不宜超过 40℃,与人体正常体温相 近最佳,避免益生菌受热失活引起活性降低或丧失,从而影响其保健功能。正在服用抗生素人群,服 用益生菌类保健食品时间应与服用抗生素时间间隔 2 小时以上。 对于乳酸菌饮料,消费者在购买时应注意区分产品类型,我国相关标准规定乳酸菌饮料产品标签应标明活菌(非杀菌)型或非活菌(杀菌)型,选购时可以通过标签标示进行区分。活菌型的乳酸菌饮料,其贮藏、运输过程若脱离冷链会导致乳酸菌活菌数下降且影响口感,消费者购买后应 及时饮用或尽快放入冰箱冷藏。 消费者在购买酸奶时应根据标签合理保存,低温酸奶应在冷藏条件下销售,购买后尽快放入冰箱 冷藏并及时饮用,以保证其中的菌株活性。常温酸奶虽可在室温下存放,但消费者应注意检查产品 是否超过保质期,不要饮用有涨袋的产品。
益生菌对健康 的作用具有个体差异性,不存在一种“ 万能”的益生菌菌株适用于每个人和所有健康状况的改善。 因此,行业需加强消费者科普教育,普及益生菌的专业知识,明确益生菌“ 活菌状态”、“足够数 量”等的科学概念,科学传播益生菌的功效,让消费者能理性选择益生菌相关产品。
上一信息:M-16V到底有什么作用?